- b体育app下载官网农用抽粪车图片
-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寻根中韩:“崂山河脉”生生不息 幸福家风昌盛绵延
-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AI加持德国顶尖研究机构解锁草莓采摘新姿势!
- B体育哪个更快更准?47位“采摘机器人”在宁比拼技能
联系人: 张生
手机: 13800000000
电话: 400-010-1616
邮箱: admin@hndffbc.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寻根中韩:“崂山河脉”生生不息 幸福家风昌盛绵延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寻根中韩:“崂山河脉”生生不息 幸福家风昌盛绵延河流是文明的动脉,滋养一方百姓,延续一方文化。作为崂山河脉的张村河,见证了张村河片区的蝶变传奇,如今又在书写着生态之河、繁华之河的新故事。
崂山“母亲河”张村河纵贯古今,也将中韩街道淳朴动人的家风家训接续传扬,让家庭美德乘着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东风焕发崭新生机。
站在张村河畔,眺望远山如黛,步入新时代的中韩街道如何将一份家文化更好地传承,建设幸福家园呢?带着这个话题,记者做了一番探访。
中韩街道地处崂山区西南部,东以石老人东山、午山延北为界,与沙子口街道接壤,同时临近国家级崂山风景名胜区,南濒黄海,西依大麦岛西至经浮山域界顺劲松五路北延,与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为邻,北以308国道路段顺枣儿山界域与李沧区相接。辖区总面积61.24平方千米。中韩街道依山傍水,物阜民丰,地理位置优越,是青岛东部新城区的“黄金地带”。
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崂山文艺智库专家王明伦介绍,中韩街道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便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的居民多为明永乐二年(1404年)之后迁徙而来。发源于峪夼村东北和鸿园村北的张村河是崂山第二大河,也是崂山地区沿岸村庄最多的一条河流,其干流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约69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中韩街道无法割舍的“母亲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韩人的乡情。
张村河沿岸人烟稠密,中韩街道所属的很多村落都分布于河流两岸。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平缓B体育,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上有牟家、枯桃、“七张村、八下庄”以及“东、西、中韩(哥庄)”等村落。汩汩流淌的张村河水,滋养着两岸的林木、庄稼和百姓,也可以近河挖井吃水,给居民提供清冽甘甜的生活水源。越来越多人被河脉与肥沃的土地吸引集聚于此,他们不辞劳苦开垦耕地、遍植庄稼,盖起了一排排新房子,逐渐形成热闹的大街、胡同,中韩人世代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挥洒拼搏的汗水,夯实了幸福中韩的坚实根基。
中韩街道不仅产业兴旺,亦是人才辈出,为子孙后辈树立屹立不倒的美德榜样。据《中韩街道志》记载,明代初年,徐姓先祖徐能以智战倭寇入侵而闻名;2001年8月1日,青岛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当时午山村的党员王元武冲锋在抗洪抢险最前列,抢救被水困淹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时不幸遇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今,中韩街道居民仍然心怀大爱、无私奉献,感人事迹不断涌现。中韩街道新宏路社区居民王玉桥面对危险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飞身夺刀,制止歹徒伤人暴行。中韩街道牟家社区居民许兰香用31年的坚守诠释人间大爱,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卧床丈夫,无微不至地赡养年迈的婆婆,参与各类孝义宣讲活动15次,向5000余人传达一家人风雨同舟共患难的真情。
这些以平凡之躯书写伟大时代精神的楷模人物,鼓舞引领着中韩人在各项事业中奋勇前行,携手奔向更为美好的明天。他们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树育中韩人“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的美德,通过家风家训薪火相传。
人杰地灵的特质,不仅跃然于地方志的字里行间,家文化的传承,更是融入中韩街道千家万户的日常点滴里。“正人先正己”“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作为子女B体育,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在东韩社区有一面家风家训展示墙,上面展示着众多家风家训以及社区的文明家庭名单,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
“中韩人心地善良、民风淳朴,他们既遵守传统礼法,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与时俱进。平常人们喜欢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民谚来对晚辈进行传统教育,信手拈来的俗谚俚语深入浅出,折射出深奥的人生哲理。”王明伦表示,对家庭美德、个人素养的重视在中韩街道蔚然成风,一句句朴实谚语的背后B体育,凝聚着先辈对后世的殷切期盼,口耳相传至今,仍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散发荧荧微光。
对中韩人来说,家风是一种规矩、一种约束,一种虽没形成文本却深入人心的不成文的“法令”。“仁、义、礼、智、信”中的精要,通过一些朗朗上口的民谚代代传承下来,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家风、村风乃至整个中韩街道的民风,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王明伦举了一些生动的谚语例子,如“婆婆垒窝,媳妇支锅”,指婆婆的品行会直接影响到媳妇思想行为。如此代代相传,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深植于每个人骨血里的家风;“春天戳一棍,秋天吃一顿”,则是利用农时节令提醒晚辈要珍惜青春,趁着年轻发愤图强;“糊涂天,糊涂地,糊涂老的没法治”“瓦瓦檐滴水,一滴一个窝”,劝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多尽孝道,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打墙盖屋,邻邦相助”意在倡导邻里之间互相帮衬、和睦敦亲。
家训、家教、家风既是一个家庭育人治家的经验,又是中国精神的一种独特缩影,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韩街道通过塑造家庭文明新风、涵养党风政风、培育民风社风,推动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
2022年以来,崂山区全面启动张村河片区12个村庄改造工作。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广大中韩人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到城市更新工作中,创造一个个“中韩速度”、“中韩温度”、“中韩效率”。
截至目前,张村河片区内的12个城中村已全部启动实施高标准改造,社区改造搬迁也已经全部完成。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座崭新大楼将拔地而起,“一河串城、绿廊交织、群山相拥、公园点缀”的创新、品质、低碳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市更新与建设,“新”在配套设施、产业质量以及发展理念的提升,但埋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时刻不能抛弃的“灵魂”。在改造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中韩街道也不忘留住“人情味”,积极留存城市记忆与烟火情怀。
发展是更好地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崂山区档案馆以张村河片区改造为契机,成立了征集老物件工作专班,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启动了建区以来的最大规模老物件征集行动。崂山区档案馆与时间赛跑,一线抢征各种有价值的老物件,走街串巷,倾听故事,用脚步丈量岁月痕迹,得到中韩街道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先后征集了农用工具类、日常生活类、文化教育类等12类老物件、老照片、老档案,共计3000余件,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登记造册。
“收集老物件的工作得到了中韩街道和居民的大力支持,不仅帮助我们联系沟通捐赠老物件事宜,广泛转发征集启事,还积极提供了大量的老物件。特别是中韩街道董家下庄社区的张先欣先生,主动联系我们把他花费6个月时间搜寻的500多件老物件拿了出来。”崂山区档案馆史志研究科科长林先建展示了从中韩街道收集到的老物件,装粮食的大瓮、户牌、纸笸箩、油灯、笔记……虽然它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黯淡斑驳,但其中承载的家庭旧忆依然清晰,仿佛老一辈中韩人家的欢声笑语仍萦绕于身边。
一口贴着“豐”字的大瓮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口大瓮是由中韩街道张村河南社区居民王玉凯捐赠的。大瓮是20世纪三十年代王玉凯的爷爷成家时,曾祖父从城阳西城汇用独轮小车运回来当作新婚贺礼的,至今已有近一百年的“高龄”。王玉凯的爷爷十分珍惜大瓮,又将其留给了王玉凯的父亲,大瓮也就成了“传家瓮”。“大瓮造型‘口大底小’具有干燥防湿、防霉、防鼠、防虫等功能,旧时用于储存小麦谷物等‘细粮’,是一家全年节日及人情往来之用度。”王玉凯说,改革开放后就没再用大瓮储存过粮食了,一直放在家里的角落。父亲今年85岁,因为大瓮是家里传了几辈的老物件,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老人,即便拆迁也没舍得丢,如今在外租房暂住,还是把大瓮搬了过去。能被崂山区档案馆收藏,将家庭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便是它最好的归宿。
中韩街道的老物件里还有哪些故事?留存老物件、挖掘历史文脉的意义何在?记者联系到向崂山区档案馆捐赠500多件老物件的张先欣,倾听中韩街道居民的故事。
“每个老物件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美好记忆,代表着良好文明家风的传承,承载着年轻人对老一辈的思念追忆。比如过去水缸、盘子有破损,一般都会修修补补继续用着,能反映出老一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有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我们相信这样的好家风能够通过老物件展示给年轻人,让他们了解中韩街道的历史,带给他们终身受益的正面影响。”张先欣告诉记者,在得知张村河片区即将改造后,便开始断断续续地收集老物件。自己负责中韩街道董家下庄社区100多户居民的拆迁动员工作,在组织完拆迁后,便于2022年10月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征集老物件的行动中。
张先欣在各个社区居民群里发布老物件征集信息,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周围的朋友得知此事后,也纷纷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考虑到有些老年人不大用微信,张先欣就走街串巷,拿着喇叭吆喝“收购老物件”。许多中韩街道居动联系张先欣,了解到张先欣的用意后,尽管心怀不舍,却还是选择将自家珍藏的老物件无偿送出。
就这样,张先欣走遍了中韩街道的每个村落,共收集了500多件老物件,整整装了三大车,其中既有书橱等家具,又有清朝、时期的瓷器,自掏腰包两万多元。为了让老物件得到更好的保存,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又把这些老物件全部无偿捐给了崂山区档案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到文张社区收集老物件,一位大娘突然叫住我,她听说我想把老物件捐给档案馆后,就把我叫到自己家里,给我看她珍藏多年的时期老镜子。这面镜子是她母亲的嫁妆,母亲故去后她一直摆在桌上,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决定把镜子赠予我,希望能够在档案馆里好好保存。她已经87岁了,对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也有很深的感情,她告诉我,自己一定会回到这里。”张先欣表示,在走访收集老物件的过程中,能深深感受到中韩人对家文化传承的重视,不少人在拆迁搬走时,都会特意带着拆下来的门牌等老物件留作纪念。
张先欣也不例外,他自幼便与张村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常与玩伴在清澈的张村河畔嬉戏,下河摸鱼、游泳,亲眼见证一片片农田变高楼,狭窄崎岖的土路变成平坦宽阔的马路。“对我来说,‘家’是和和睦睦、幸福美满,老人身体健康,孩子奋发向上,我也非常期待‘崂山河脉 幸福中韩’家文化节,不仅能够带给父老乡亲们团圆欢庆的契机,也能吸引更多青年一代了解中韩街道的历史沿革,继承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张先欣说。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韩街道深厚的“家文化”,深度挖掘“家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中韩街道“家文化”品牌,中韩街道特推出一场以“家”为主题的短视频征集活动,诚邀广大中韩街道居民讲述好家风的传承故事。
征集时间持续至2024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12时,评审时间为2024年2月19日至2月20日。征集形式以短视频为载体,记录身边的“家事”,发现身边的美好,弘扬优良家风,传播正能量。
本次活动共设置四个奖项:最佳故事奖2名;最佳制作奖3名;最佳创意奖5名,最高可获千元价值奖品。